疫情之后|四成学生选择观望,赴英留学或重现SARS后的低迷趋势?
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全球第三的英国,一方面宣布学校将从6月1日开始逐步复课,另一方面诸如剑桥大学等大学也宣布将取消2020-21学年的线下大班课。
赴英留学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是计划留学的学生、家长和国际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际教育的全球发展趋势。
文、编 | Luna
英国是世界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根据HESA(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的数据,2018/19学年,在英国读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高达48万。而且,英国政府预计,到2023年,留学生数量将突破60万人。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英国留学市场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全球第三的英国,一方面宣布学校将从6月1日开始逐步复课,另一方面剑桥大学等学校也宣布将取消2020-21学年的线下大班课。
在黄湘雯女士看来,英国教育界应对疫情的答卷,以及英国政府抗疫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此后中国学生赴英留学的意向。
黄湘雯女士是英国爱哲教育创始人,曾任英国教育周刊总经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教育推广总监,是英国教育体系和教育产业的资深从业者,同时也是一位留英学生的妈妈。
在近期的一次对话中,她通过分析英国国际学生的历史和最新调研数据,评述疫情期间英国教育界的应对策略,观察疫情对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影响,她认为,疫情带来的留学冲击正不断绵延,也让许多低龄学子的家长重新审视“留学”的意义。
留英趋势:短期放缓,长期仍有增长空间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黄湘雯女士认为,疫情带来的影响和SRAR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顾上一次的SARS疫情,在其冲击之下,赴英留学的人数在2004年和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分别是-4%和-14%,且一直到2006年和2007年才转为小幅的正增长,分别2%和3%。直到2008年之后,随着全国经济增长,留英人数以两位数增长的速度保持了十多年。
而根据British Council和Studyportals在2020年4月分别公布的调研显示,疫情确实在影响有留学意向的学生们的决定。
例如,Studyportals的数据显示,40%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留学输出国的学生都将因为疫情放弃留学计划;而British Council的调查则显示24%的中国学生将取消留学计划,39%的中国学生仍在观望中,仅有37%的学生还是会坚持出国留学计划。
而在同样的调查中,个人安全已经成为留学时最重点考虑的因素。例如有87%的人认为个人安全是留学决策中重点考虑的因素,有79%的人认为留学目的地的健康和医疗水平也非常重要。
图源:pixabay
而在疫情之前,中国家庭在留学决策过程中往往以教育质量、经济能力和职业发展出路作为权重更高的考虑因素。
黄湘雯女士总结,这次疫情可能会带来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的一些效应。
短期而言,大学在9月能否顺利开学是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很多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已经身在英国的学生来说,9月能不能正常开学,将是左右他们观望态度的关键因素。
长期而言,在未来的2~3年,整体的留学市场可能会经历“萎缩-复苏”这样一个过程。
疫情下的英国教育亮点频频
这次的疫情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影响到了英国教育的各个环节。
随着各类标化考试陆续取消,大学首先改变了自己的招生要求,允许学生以预估成绩来申请。
具体的做法是,校内组织一些在线考试,由老师给出学生的预估分,加上老师的评语,用于大学申请。
黄湘雯女士还用牛津大学的例子,解释了大学如何在使用预估分的过程中保证公平。
对牛津大学来说,老师的预测成绩在申请过程中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出现老师故意给高分的情况,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记录的是往年老师给的预估成绩和学生最终的A-Level考试成绩。
如果学校的预估成绩一直虚高,那么学校在数据库内的评分就会逐渐下降,大学在接到申请时也会参考这个评分。
所以,本着对学校声誉负责的态度,老师们都不会选择给虚高的预估成绩。这样,也保证了大学申请时的公平。
此外,黄湘雯女士认为,大学还改变了教学模式,同时也在网络教学、学术资源共享、师生身心健康、大学报考,以及高校研究团队和医疗团队合作等方面都交了一份答卷。
而英国大学这份答卷的分数,以及英国政府抗疫的结果,将会是直接影响中国学生留学意向的根本原因。
英国大学自三月中下旬开始,就陆续将面授课程改成了网络授课,与此同时,大学也修改了考试模式。
英国大学的网络授课主要还是通过Skype for Business、Zoom、Microsoft Teams等平台开展,配合学校原有的学生管理系统,大学在课程讲授、课堂互动、作业管理、学生反馈等方面效果还是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满意的。
考试方面,英国大学也取消了部分考试,或改为提交论文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期内的评分。
图源:pixabay
然而,疫情还是让参与研究性质专业的同学们无法进入到实验室或研究所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这一点也是接下来英国大学需要考虑备选改进方案的一个领域。
除了教学模式上的改变外,英国大学在疫情期间也针对学生资源共享、师生身心健康、大学报考和医疗研究方面也有不同的举措。
黄湘雯女士举了一些例子:
1.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先后开放了全部或部分有版权许可的电子版高等教育教材、专业期刊和研究文献;
2. 英国大学委员会提出了疫情期间高等教育社区师生安全、身心健康等领域提出了指引性文件,并鼓励英国大学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教职员工和学生免于被暴力或被虐待的风险;
3. 英国教育部因疫情原因取消了2020年A-Level(相当于高考)和GCSE(相当于中考)的考试,并制定了相关细则以确保大学录取时的公平性;
4. 牛津大学团队的疫苗研究已经初现成果;纽卡斯尔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为医学院学生在线举办毕业典礼并鼓励学生参与NHS一线抗疫工作。
5.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也并未退缩。例如英国顶级私立学校伊顿公学就为当地key works的子女在疫情期间开放校园和教学的机会等。
英国的中小学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也有亮眼之处。
首先是家校沟通非常到位。不仅是疫情期间,在以往学校就已经在家校沟通上下了很多功夫。不仅每周会有 newsletter或者 mailing list来报告孩子的学习情况,疫情期间,更是几乎每天都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学习进度和质量。
其次是学生身心健康(well being)工作很到位。在英国教育部的指导下,英国对于在线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行为,以及学生的行为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指引。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说对于五年级以下这种未成年人学生,和老师进行单独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有家长在场,以防老师或者学生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另外,很多中小学每周都会安排老师跟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确保学生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不论是身体不适,或是在线教育中的不良反馈,都可以和老师沟通。
未来:留学与否,是多方面的考量
黄湘雯女士认为,整体而言,影响留学意向的因素有很多。
短期来看,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可能会因为疫情或教学模式放弃留学。
长远来看,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可能还是中国家庭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
对低龄儿童来说,留学决策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不仅包括国内教育环境的变化,还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孩子的陪伴和监护、孩子的独立性、升学压力、学业甚至人生规划等等。
对于低龄留学的孩子来说,家长都是下了很大决心让孩子们小小年纪出国的,对留学的期望值也很高。同时,英国优质私立中小学在疫情期间对学生的关注和学校整体表现也非常出色。
图源:pixabay
对于尚未决定留学的低龄学生家长来说,出于健康安全考虑,疫情应该是让这部分家庭暂缓了孩子的留学计划。
但黄湘雯女士认为,大多数已经体验过或适应英国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孩子,回国学习恐怕同样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不过,对于赴英留学读研究生的群体来说,接下来的选择反而变多了。可以选择在国内读研,或者先工作再读研,避开疫情的影响。这个群体短期的留学意向可能会变弱。
还有一些大学计划推出“线上学位”。例如,杜伦大学就将从2020-21学年开始对所有的课程进行改革,以便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取所有的教学内容。计划将削减约25%的面对面教学,有的学生将只能在网上学习,其他学生则要将线上和线下课程结合在一起。
黄湘雯女士说:“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至少为部分没有留学时间或有经济压力但想获得海外学历的人提供了机会。但这个课程是否能够获得成功,除了要看消费者个体的接受程度外,还要看中国政府层面以及企业用人单位对海外高校在线课程的认可度。”
此外,黄湘雯女士还提到,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遇到歧视。虽然英国整体的社会环境是相对平稳的,但语言上的歧视、不公正的对待,或者态度上的冒犯都仍然存在。黄湘雯女士自己就接到了不少家长的询问。
根报道,今年1-3月,英国警方一共接到了超过260起针对中国人的犯罪事件,包括羞辱、抢劫、骚扰和犯罪破坏,比前两年同期激增了近3倍。
黄湘雯女士提醒有留学意向的家庭和孩子,这种文化冲突带来的歧视、质疑等现象是出国后几乎必然会经历的事。如何回应这样的问题,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影响他人,都是作为留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留学决策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考虑角度在疫情之下发生改变是很正常的事。黄湘雯女士认为,除此以外,其实疫情背景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家庭案例教学的话题。疫情之下,除了恐慌和害怕,我们还可以考虑更多的事情。
活
动
预
告
往期精选
学生交着几十万学费上网课, 学校不退钱还哭穷: 疫情揭开美国大学的残酷真相
托福ITP ®中国版正式上线!成绩是否被目标院校接受需再确认
留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
留学生态巨变,你准备如何迎接挑战?
留学热“退烧”,创新学校的校长们却说机遇大于挑战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